王素清绣鞋垫卖钱,资助困难学子。辽沈晚报特派大连记者张宇摄
王素清和被资助的孩子。受访者供图
王素清,1942年出生,大连市瓦房店福利总厂退休职工。她在村里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组织家庭困难的农民种葡萄致富。她自学刺绣手艺赚钱,一周时间才能出一幅绣品,有的是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有的是精美的鞋垫,攒够一定数量就全部卖掉,把钱都用在捐资助学上,20年来,她用一幅幅“绣活”资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大学生几十名。2022年,已经80岁的她还带着孙子一起参加助学活动,对接8名留守儿童,捐款4000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瓦房店大棚葡萄第一人”
81岁的王素清老人是个“女强人”,不仅年轻时当过厂长,退休后更是带领困难老乡种葡萄创业,被人称作:“瓦房店大棚葡萄第一人”。
5月21日,记者来到王素清老人家中,聊起组织家庭困难的农民种葡萄,王素清的老伴说:“种葡萄的故事,其实有个说法叫作‘瓦房店大棚葡萄第一人’。”王素清老人回忆道:“这事说来话长,最先是我带着三个儿子和儿媳妇创业。”
2000年,王素清老人的三个儿子、儿媳妇先后下岗,面临着再就业的考验,王素清老人没有沮丧,告诉孩子们下岗并不可怕,也许是一个机遇,任何奇迹都可能发生,要大胆地迈出自信的第一步,积极创业,来战胜生活中困难。
2001年,王素清带着儿子们南下取经,在山东潍坊蔬菜水果世博会上,王素清老人有幸遇到全国葡萄状元黄荣各老先生,并向黄老先生虚心地学艺、求教。
经过对瓦房店市葡萄种植和市场销售情况认真分析和研究后,王素清老人决定托运回来荣各一号葡萄苗3000棵;进一步调研后,又从沈阳农科院购进无核8611葡萄苗2000棵,这也是一个很有风险的举动。
王素清老人和孩子们一起钻研栽种中的难题,把中央科教台作为每天必看的节目,同时也买来很多有关葡萄种植方面的书籍,收集和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结合自身的不足,仔细研读其中的重点,遇到问题及时虚心地请教有关专家和同行,为此度过无数的不眠之夜。葡萄种植刚起步时,投资了5万元左右,在岗店办事处张山咀村租了两个温室大棚,第一年全部收回成本,共收入7万多元,净利润2万多元,从此被称作“瓦房店大棚葡萄第一人”。
带老乡致富白送苗还包回收
可惜的是,三年后,王素清老人租用的大棚被征地,王素清又舍不得葡萄苗,就找到土城乡的农户劝说:“我免费给你们葡萄苗,来种葡萄吧,这个赚钱。”老乡们一开始不愿意,王素清就再次劝说:“我不仅白给苗还回收葡萄,而且比别人收得贵!你们不信,我可以签合同!”
这样一来,在王素清的带动下,土城乡的葡萄种养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立了3个扶贫示范基地,受益的农民以前每年种玉米年收入只有六七百元钱,栽种葡萄每年收入可达3万元。为了土城乡的农民脱贫致富,王素清老人虽耗费了大量心血,但却赢得了许多农民的信任和拥护。多年以后王素清来到土城乡,种植葡萄的老乡都说:“大姐,你来了,我们是真念你的好!”
在王素清看来,“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乡亲们富裕了,我也很欣慰。”
清华学生拿5000元上门回报
王素清是2003年开始的捐资助学,二十年来从没间断,种葡萄手里有钱,不种葡萄了钱怎么办?王素清就手工一针一线绣鞋垫卖钱,继续捐资助学。
2003年,王素清老人第一次送去1000元助学款,得知所资助的是一个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看到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和接过助学金感恩的欣喜后,更坚定了扶贫助学的决心。
2005年,当王素清老人要把资助款交给6名同学时,发现少了一名同学,她的名字叫钟越,便问老师孩子怎么没来,老师说孩子这两天感冒发烧了,王素清老人听后心里很担心,第二天买了些感冒药和水果就赶到钟越家,下了汽车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到她家,进了屋里一看,心情很沉重,家里的地面是泥地,炕上铺的席子是不成个的老苇席用水泥纸糊拼成的,小钟越正趴在炕上学习呢,七十多岁的奶奶瘫患在炕上,爷爷也体弱多病,她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腰病,腰都直不起来,地里的农活是一点都帮不上忙,只能依靠年迈的爷爷,母亲在她三岁时就离家出走了,本来十岁的孩子看上去就像七八岁的孩子,又瘦又小,脸色发黄,王素清老人走到孩子身边,摸着她的手,问她发烧有没有退,孩子点点头,你昨天怎么不参加活动,她低头不语,这时爷爷说:“哎,哪有路费啊。”奶奶也哭出了声音,此情此景,王素清老人也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回家后,王素清老人心里难受得不知哭了多少次,心里总是搁舍不下小钟越,隔三差五就到她家去看看,送一些吃、穿、用的。
2008年,瓦房店市重点高中一名优秀学子王旭考入清华大学,当王素清老人看到王旭的事迹后,才知道他的家境贫困,是低保户,还是邻居。第二天,王素清老人给王旭送去500元钱,鼓励他一定要好好学,将来做国家栋梁之才。王旭也争气,上学不长时间就打电话告诉王素清老人自己已经当上了班长。第二年暑假期间王素清老人又送去500元,王旭说:“奶奶,我有奖学金了,生活有保障了,您把这钱捐给更困难的同学吧。”王素清老人听到这心里很是欣慰。
王素清没想到,更让她感动的一幕发生了:一天,王旭和妈妈敲响了王素清的家门,送来5000元钱,王旭说:“我被航空定向培养,手里宽裕了,这5000元钱是我对您帮助我的回报,请您一定收下!”王素清既感动又生气,坚决不肯收这5000元钱,甚至狠心把母子二人拒之门外。
不打麻将不跳广场舞一心助学
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今天,捐助近100多名贫困生,王素清老人的这份举动,也感染了身边的热心人,周围十几名老人也加入到捐资助学活动中来,一位王素清的邻居身患癌症也坚持捐资助学,资助了6个孩子。
王素清老人对记者说:“我不打麻将不跳广场舞,就是喜欢帮助困难学生。我资助孩子有一个原则,我可以去找孩子,但孩子找不到我,我不留地址和电话。王旭那孩子没办法,住我隔壁楼,他知道我家住哪。”
在王素清老人家里,记者看到老人年轻时的结婚照两边摆放着老人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有大连市三八红旗手、十佳创业与再就业明星、大连慈善人物、大连市政府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等等。看到记者细看,王素清和老伴都不好意思地笑了,王素清老人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得到这么多荣誉,我要多做有益社会的事,报效国家,回馈社会。我的孙子有一天看到这些荣誉,对我说‘奶奶,我也想资助困难学生,可以吗?’我说当然可以,带着他去资助了两名学生。”
对话王素清
最困难时得到帮助
自己有能力就帮助他人
辽沈晚报记者:您这些年资助困难学生,为什么一直在付出?
王素清:其实社会对我对我们家的帮助更大,我大儿子在2007年患有脑脊索瘤,先后到北京、南通各大医院就医,但经全力抢救和治疗无效后在2008年故去,这期间一直享受低保待遇,我觉得最困难时得到帮助,自己有能力就帮助他人,这并没有多少值得令人称颂的地方。
辽沈晚报记者:您年纪这么大,绣鞋垫资助困难学生,眼睛能受得了吗?
王素清:别看我这么大岁数,我眼睛不近视也不花,绣鞋垫都用最小的8号针,我绣鞋垫有两个不绣:一时天气不好不绣,光线暗怕累坏眼睛;二是身体不适不绣,怕身体受不了。
辽沈晚报记者:您绣的鞋垫怎么卖的?
王素清:200元一双,还不容易买得到,需要预订,因为我一周才能绣好一双。一般都是新人结婚或者老人过寿,喜欢这种手工绣品,因为商场买不到这个的,卖鞋垫的钱我都捐资助学了。
辽沈晚报特派大连记者张宇
责编:盛 楠审核:徐晓敬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